19 6月 中山大学开设多门区块链课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人才培养
课程背景
随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兴起,区块链技术引起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具有的去中心化、多方共识、可溯源及不可篡改等技术特性,为解决传统行业的诸多“痛点”问题提供了可能。但目前,国内外区块链的相关技术人才紧缺,百万年薪招聘区块链人才的新闻屡见不鲜。为了普及区块链技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区块链技术人才,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面向本科生开设了两门区块链相关课程《区块链原理与技术》与《区块链及分布式系统实训课程》。
课程内容
其中,《区块链原理与技术》系统地介绍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内容涵盖区块链发展历史、相关密码学基础、共识机制、比特币、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区块链应用等相关内容。
而《区块链及分布式系统实训课》则主要涉及分布式系统原理、P2P系统原理、区块链系统的构建方法、区块链系统的细粒度性能分析及区块链系统智能运维等。课程采用导师组联合授课的方式进行,并结合工业界专家的行业分享,让学生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工程能力。
高校动态
目前,国外包括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在内的近20家高校,已经面向学生开设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相关课程。除了中山大学,不少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也已开设相关课程。
课程的授课教师包括:
郑子彬
教授,博导,中山大学软件工程系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及党支部书记,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主心副主任,区块链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出版Springer英文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张方国
教授,博导,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系主任,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973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吴迪
教授,博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先进网络与计算系统研究所所长。迄今在国际高水平会议与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吴维刚
教授,博导,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基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先后在国际主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 多篇。
陈武辉
副教授,曾担任日本学术振兴学会博士后特别研究员及日本会津大学福岛复兴支援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服务计算、云机器人等,近年来在IEEE Tran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中共发表论文50余篇。
陈鹏飞
副教授,博导,曾就职于IBM中国研究院及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等,曾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和期刊共发表27篇论文。
吴嘉婧
讲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大数据分析等,目前从事区块链诈骗识别等相关工作,在IEEE Tran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中共发表论文20余篇。
陈川
副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统计系博士毕业,曾担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机器学习、数值优化等,目前主要从事区块链共识机制等相关研究工作,近年在数学/计算机类国际主要学术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